【安徽日报】勇于挑战科研“无人区”

发表时间: 2020-08-27 作者:
 本报记者 汪永安 2020年08月26日

7月23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正式开启火星探测之旅。为保障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成功实现软着陆,在其着陆缓冲机构中采用了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研制的特种高吸能合金,利用该合金突出的强韧性、轻质性和吸能性吸收着陆时的冲击能,为“天问一号”保驾护航。

“总书记嘱托我们科研工作要对标世界一流,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这让我们深受鼓舞。”固体所内耗与固体缺陷研究部副主任王幸福表示,这次为“天问一号”研制特种高吸能合金就是他们对标世界一流,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啃下的又一块“硬骨头”。火星环境复杂、表面凹坑密布,着陆是整个火星探测任务中难度最大的过程之一。另外,“天问一号”重量高达5吨多,是迄今为止行星探测器中重量最大的一个,对着陆缓冲材料吸能性及其稳定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固体所科研团队通过深入的材料微观分析和独特的工艺创新,实现了材料成分不变、吸能性显著提高的目标,为着陆机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支持。

高吸能合金是固体所根据我国“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面极端环境下软着陆需求而研制的一种新材料,具有极高的强韧性和吸能性,也是“天问一号”使用的唯一着陆缓冲材料。特种高吸能合金的成功研制,攻克了我国深空探测器地外天体软着陆卡脖子材料技术,为我国相关航天着陆机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支持。“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勇于挑战科研‘无人区’,不断攀登科技高峰,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王幸福说。